百叶轮综合各方面信息来看,今年国内市场汽车总销量突破千万辆已无悬念。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也已将今年国产汽车的产销目标上调至1,020万辆,比年初的预计增了约35万辆。相比之下,今年一季度北美汽车销售下挫了38%,日本下跌30%,欧洲同样也是呈现大幅下滑的态势。 现今,一些汽车工业国际巨头的日子不好过,那麽国内合资性质的汽车企业肯定会受到其母公司不景气的连带影响。比如,随着合资资本进来、原本打算在国内开发的汽车模具的数量会相应减少。当然,那些已在国内设有模具厂的国际车企,倒还可能加大在中国市场上揽活的力度。同样也是基於国际市场普遍的不景气,今年我国的汽车模具出口也很难实现较大增长。但是话说回来,应该这样看:对於国内汽车车身模具而言,相对於较大的国际市场来说,我们主要还是在作国内市场—这一市场环境相对来说没有发生太大变化,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冲击相对较小,而我国汽车市场的日趋复苏,必将进一步带动车身模具的复苏。 今年在中国市场上,7大汽车集团旗下20余家规模以上的主机厂还是会推出20款以上的新车型。可以预计,今年国内汽车模具市场需求仍将达50亿元左右。目前,国内规模以上汽车模具企业的总产值约为70亿元上下,考虑到二三级汽车模具市场和用於出口的部分,预计产销能基本持平,或者会略有减少。 要走高端就必须树立品牌,要走中低端就必须全面彰显价格魅力。
国内汽车市场的好形势主要得益於国家减免车辆购置税和汽车振兴发展纲要的实施。可以说,中国汽车市场还是有不少发展空间的,这是因为汽车化社会的需要,以及中国每千人均汽车占有量仍然很低。但话说回来,这并不意味着国内汽车模具市场就一定会跟着火爆。 今年4月的上海车展上,就有130多款新车亮相。厂商频推新车的做法,对模具行业的带动还不够大吗? 汽车厂商推出新车的频率快,当然利好汽车模具产业,但值得注意的是,以前的普遍现象:1家汽车厂1年就推出5-10款新车的时代,很可能是一去不复返了。为什麽这样说?因为,国内众多汽车制造商激烈竞争的格局,会导致两种情形:一方面厂商加速推出新车,但可能主要还是共用平台的改款车;另一方面,为进一步提升成本竞争力和性价比,厂商又倾向於力推“主打明星车型”,这又使得新车的推出会变得相对慎重。 汽车模具品牌涉及到质量、交货期、服务和性价比等多个方面,而这些要素中的一些,又偏偏是中国模具企业备受诟病的弱点所在。相比发达国家的汽车模具企业,就有较为明显的差距。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不管怎样,质量是前提,用户对质量的要求也永无止境。你提到的交货期与制造能力,这与加工制作水平紧密相关,我们要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确实需要在很多细节上不断地日积月累,工艺诀窍是不太可能“一蹴而就”的。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三资”及民营企业的发展很快,全国各经济圈模具产业集群生产基地不断涌现,大批产值上千万的民营龙头企业浮出水面并成为行业发展的主力军。 虽然常看到一些车企频推新款,但事实上这可能对国内的汽车模具企业而言,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拉动。而且,国内形势再好,身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之下,恐怕其市场也难以独善其身吧! 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往往具有两面性。在欣欣向荣发展局面的背后,模具企业也存在诸多问题。据了解,我国模具厂家虽已达到了3万家,从业人员近100万人,但大部分高档模具以及高档模具的原材料,还必须依靠进口。
作为精密模具零配件企业,如何提高竞争力和开拓市场?
首先应熟悉到,市场竞争是无处不在的,任何公司首先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通过细分市场,制定明确的市场方针,来达到扩充市场占有率的目的。开发低成本、高精度、高附加值的高档产品,以做专、做精、做细、做特和做新为发展方向。
1是深化企业改革,推动企业从生产经营型向资本经营型转变。生产经营的实质就是资产的经营。企业治理不再只是企业内部的事情,也不再只是专注于生产一个方面的事情,而是成为一个包括生产治理、市场开拓、技术研发和资产经营等一体化的过程,企业要从事一系列复杂的、规划、组织、控制和激励等事情。通过调整优化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的配置结构,有效整合各种生产要素来保证资本的保值增值。坚持市场导向,应对激烈竞争,加快治理创新,把治理重心转移到资本经营治理层次上来,实现企业从生产经营型向资本经营型的转变。
2是提供优质的质量和服务。在内部治理上,深化组织结构调整,加大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力度,推行流程再造,进一步改变粗放型状态,强化管控,完善和健全适应“专、精、强”的治理体系,提高生产、技术、质量等各项基础治理水平,促进企业经济运行质量的不断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