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叶轮,百页片,弹性磨盘,平面砂布轮
选购指南1.看表面标识、检查砂轮表面是否有裂纹、缺角等损伤以及内孔镶层是否存在脱落、镶孔平面是否平整。国家标准规定产品表面上至少要标示制造厂厂名、商标、磨料代号、磨料粒度、硬度、最高工作线速度和生产日期等七个指标,外包装上或说明书上应有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和安全标志(QS)。标示齐全产品,说明企业是具有一定规模的正规企业,即使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消费者也有据可查。
2.听声音,用小木锤轻轻敲击砂轮听音响应无哑声现象,有哑声说明砂轮内部已出现细小裂纹。
3.树脂、橡胶和菱苦土结合剂的磨具应注意其表面标明的生产日期,由于这类磨具易受潮、受冻,所以国家标准规定这类磨具存放期不得超过1年。
4.发现表面有裂纹、缺角等损伤、有哑声和超过存放期的磨具,禁止使用。 变为不熔塑料。故其硬化温度较高,可达230℃,温度太低,环化反应不易进行,制品强度低。 酚醛树脂硬化过程 第一阶段是热塑性树脂与乌洛托品发生反应,生成含二亚甲基氨基桥的中间产物:―CH2―NH―CH2―;第二阶段是这些产物继续与树脂分子反应,生成庞大的网状结构的热固性树脂,并分解出氨。硬化过程中,乌洛托品不仅与热塑性酚醛作用,而且与游离酚作用生成热固性树脂。此过程不要求任何催化剂,加热到一定温度即可进行。 热塑性酚醛树脂+(CH2)6N4D→热固性树脂 + 氨 13C6H5OH+(CH2)6N4 D→热固性树脂 + 8NH3 2)聚酰亚胺的硬化过程 它是一个不加硬化剂的聚合过程,其聚合过程亦分两步。第一步是聚酰亚胺预聚物在低温下熔化。第二步是将预聚物在较高温度下环化成不熔性聚酰亚胺。 2、硬化工艺 1)硬化方法 树脂结合剂磨具有两种硬化方法,一次硬化法和二次硬化法。磨具在热压机上加热硬化30―40分钟即成为成品称为一次硬化法。它适用于小的、薄的及异形砂轮。为得到硬化完全的产品,一些大规模的、厚度大的砂轮虽在热压机上进行了初步硬化,但仍需在电烘箱内进行二次补充硬化,方法这种称为二次硬化。 3、硬化规程 a.最高硬化温度 酚醛树脂结合剂磨具的最高硬化温度在180--190℃范围为佳。低于170℃,硬化不完全,化学稳定性差;高于200℃,将损害磨具的机械性能,使磨具强度、硬度及耐水性下降。聚酰亚胺树脂结合剂金刚石磨具的硬化,需要在高温下生成环化聚酰亚胺链,以增加分子刚度,关键指标
1.回转强度。按照国家标准,当砂轮达到规定的试验速度时,维持30秒,砂轮不得破裂。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磨具在回转强度指标上的不合格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原因,一是个别砂轮生产企业工艺控制不严,产品质量低,且不按规定进行出厂检验;二是现在很多先进的机械设备不仅加工的工件表面质量好,且加工效率高,这些设备提高加工效率的方法之一就是提高磨削(或切割)速率,即旋转速度,因此有些砂轮生产企业在不调整砂轮配方和成型工艺的情况下,将生产的普通转速砂轮随意标上高速砂轮的标志以挤占这块市场。
2.静平衡。标准规定,外径为125mm及更大、工作速度为16m/s及更高、单重为0.2Kg及更大的砂轮应进行静平衡检验。静平衡是衡量砂轮内在组织均匀性指标,即磨料与结合剂搅拌混合的均匀程度。由于砂轮是在高速旋转状态下工作,砂轮自身的平衡不仅影响加工零件的表面质量,更重要的是影响安全。
3.孔径。孔径是反映砂轮与机械设备安装配合的指标,砂轮是一种易消耗常更换的工具,机械设备安装砂轮的芯轴是固定的、不可随意更换的。砂轮安装在设备芯轴上的配合间隙是按标准设计规定的,是作为一种标准件设计的。孔径偏差偏小造成无法安装或强行用敲击、硬挤方法安装,结果是可能在安装过程中造成砂轮产品出现裂纹,损伤砂轮强度;孔径偏差过大造成安装在设备上后产生不平衡现象,结果会像静平衡不合格的砂轮一样。孔径偏差偏大或偏小均会导致砂轮在使用过程中破裂。
4.硬度。硬度是反映磨具软、硬的指标,磨具硬度对切割、磨削的效率起着关键的作用,磨具硬度的软、硬等级,要与被加工件的材质相适应,硬度软效率不高,硬度硬会造成工件的烧伤。
|